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,却让张飞继续留任阆中,有何深意?_益州_荆州的_成都
公元219年,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,刘备的势力达到了巅峰。此时,他不仅完全控制了益州,还握有荆州的三个郡(零陵郡、武陵郡和南郡)。其中,荆州由他的二弟关羽镇守,而益州的大门——汉中,按理应该交给三弟张飞来守卫。然而,刘备的决定却令人意外:他任命了魏延担任汉中太守,而将张飞派往阆中继续守卫。
这是否意味着刘备对张飞产生了不信任呢?显然不是。从刘备的角度来看,这一安排实际上体现了他的高明决策和深思熟虑的眼光。
阆中,位于川北的战略要地,东面与巴中市、仪陇县相邻,南面与南部县接壤,西边毗邻剑阁县,北面则与苍溪县相接。作为川北的关键地理位置,阆中在当时的军事意义不言而喻。为什么说阆中如此重要呢?当时外部势力想要侵入益州,主要有两条路径。
第一条是阴平道,这条路险峻得几乎无法通行,实际上在邓艾之前,没有人选择过这条路来攻占成都。第二条是金牛道,起点从汉中市出发,途经勉县、宁强、七盘关和广元,最终穿越剑门山脉进入川北平原,最后直通成都。剑阁关作为金牛道的屏障,天险无比,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防线,难以攻破。第三条是米仓道,起点同样是汉中市,但这条路直接南下,经米仓山穿越大巴山脉,经过南江、巴中后到达阆中,再从阆中进入成都。尽管米仓道比金牛道和阴平道更加遥远且艰险,但相对而言,还是比较适合敌军进攻蜀地。
展开剩余64%公元215年,当时汉中还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,魏国名将张颌曾率军走米仓道进犯益州,然而最终被镇守阆中的张飞击退。这一战可以看出,阆中是防守成都的咽喉要地,刘备深知这一点,才会派遣他最信任且能力出众的张飞来镇守此地。
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将领,张飞不仅仅是负责阆中的防守,实际上,他的兵力还承担着支援的任务。在战争中,通常将领都会留有一支预备队,以备随时应对局势的变化。张飞的军队正是充当这一角色,随时准备支援其他战场。
回到阆中的地理位置分析。从北面来看,阆中与汉中紧邻,若曹魏军队进攻汉中,张飞可以随时调兵北上,支援魏延,巩固汉中的防线。从东面来看,阆中通过嘉陵江南下,可迅速进入江州,一旦荆州发生变故,张飞就可以赶到,帮助关羽守卫荆州,避免外敌入侵。事实上,关羽北伐时,刘备本有意派遣张飞支援,但由于战局顺利,未曾采取这一措施,结果荆州还是被东吴偷袭,关羽陷入困境。如果张飞早在荆州,也许局面就会大为不同。从南面来看,阆中直通川府平原,若成都出现任何变动,张飞可以迅速南下支援,守护益州首府成都的安全。毕竟,刘备刚刚攻占益州,政权尚不稳固,需要有一位能信任的大将来保卫这一重要城市。
由此可见,刘备将张飞派往阆中,实际上是在给张飞安排了一个“救火队员”的角色。无论是防守还是支援,张飞都能及时出击,随时应对益州各地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刘备在攻占汉中后,势力内部的派系错综复杂,尤其是荆州派、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之间的微妙关系。刘备尤其依赖荆州派,毕竟他刚刚入主益州,政权基础并不稳固,担心益州本土派会因利益问题作出不利行动。魏延作为荆州派的重要军将,刘备提拔他为汉中太守,可以平衡不同派系的力量,让荆州派对自己保持忠诚,同时避免益州本土派过于强势。
正如曹操曾说:“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”刘备作为白手起家的枭雄,其政治眼光和用人之道自是非凡。他让张飞镇守阆中,并非草率之举,而是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与政治需求做出的深思熟虑的决策。
那么,刘备为何如此安排张飞在阆中镇守的这一军事部署,你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
发布于:天津市